黑馬思維: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Todd Rose

一個改變無數人生涯抉擇的權威研究:
哈佛大學「黑馬計畫」,
兩位曾中輟休學的「黑馬教授」,
指引你找到面對未來的最佳路徑,
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有時候覺得被困住了?羨慕別人好像總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熱愛什麼?或是感覺自己正在過的人生看似沒什麼好抱怨,卻隱隱覺得跟自己格格不入?甚至,常常告訴自己沒關係,只要持續走下去,在工作上能夠升遷、取得更高的成就,就會更快樂?如果你也覺得你的人生哪裡出錯了,那麼或許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絲線索和答案。

黑馬思維》這本書是由哈佛大學兩位教授所撰寫,研究那些在社會體制下無法融入、不受肯定的「失敗者」們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和熱情並取得成就。會有這樣的研究計畫,其實是因為這兩位教授也不是遵循一般社會所理解的「人生勝利組」道路走到今天。一位曾經高中輟學、一位大學休學了五次,最後成為了神經科學家,並透過這本書歸納出了像他們這樣所謂的「黑馬」有什麼共同之處。本書的兩大重點圍繞在1. 標準化思維的形成和2. 四個黑馬思維以及兩者之間的差異。

實際上,這本書闡述的核心重點和很多其他個人成長的書籍一樣,強調找出自己的熱情並追求自我實現。不過我覺得作者提出了一些很棒的觀點,也深入說明了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和教育體制下,「標準化思維」是如何限制我們的想法和行為,這樣的理解有助於我們能夠跳脫舊有思維而更專注在個體差異的發展,以下分享我個人對於《黑馬思維》中印象深刻的幾個重點。


在海外的我近兩年來從實體書籍轉為電子書,買中文書更方便,也不用擔心搬家造成負擔,目前我使用的平台有兩個:讀墨Readmoo和Hyread,更多心得請參考:個人成長|在海外也能享受閱讀的中文電子書APP


被標準化的世界—跟別人一樣,但做到最好。

進入工業化時代後,企業開始追求效率、標準、一致。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企業有主管下指令,有員工接受指令,工作和能力要求被清楚規範,每個人都變成可被取代的小螺絲釘。這樣的概念被延伸到教育場域,利用標準化的時間、教材,無視個體差異,像工廠般「製造」、「加工」學生,為進入這個社會的大齒輪中做準備。

標準化的後果,就是把成功塑造成只有一種樣貌,那就是在體制內往上爬以得到財富和地位。於是多數人早早就被迫決定選擇一個夢想或道路,接受所需的訓練,然後堅持到底。標準化體制要成功的前提是:只有當你放棄追尋自我,轉而追尋標準化世界所定義的卓越,這個社會才會給你機會。標準化的另一個負面影響,則是用絕對時間去衡量成就的錯誤觀念。不同於黑馬思維,標準化思維中時間是絕對的,總是以時間去衡量進度,多少年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醫師/律師、幾歲該畢業、幾歲該升遷、幾歲該結婚、幾歲該退休,如果落後了就是失敗,人生就失去希望。

聽起來,標準化好像不是一件好事啊,但是為什麼會被大眾所接受呢?那是因為這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機制。在更早以前,一個人的成就會因為你出生的種族、階級、家庭而有不同的上限。而在標準化時代之下,只要你能夠在體制內爬到最高、做到最好,人人都有機會功成名就。這樣看似公平的機制,賦予人們相同的機會、相同的道路、相同的獎賞、相同的結果,於是除了稀少的「成功人士」,剩下的人都是被體制淘汰而未能看見並發揮自己與眾不同的潛能。

找出微動力,打造熱情

微動力是種強烈而持久的感受,深藏在無意識裡,包括細微偏好、清楚欲望和私密渴望。

我們每個人都被微動力給驅使著,了解自己渴望什麼、不渴望什麼,才能夠定義自己。而找到微動力的困難點在於,我們往往還是會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而被誤導自已的動力來源。書中提到了可以透過「評判遊戲」找到自己的微動力,這個活動包含三個步驟,分別是:

  1. 意識到你正在評判別人
  2. 辨別你的感受(喜歡或討厭)
  3. 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喜歡哪裡?討厭哪裏?)

另外,書中用「打造」熱情而非「遵循」熱情來描述自我實現,其原因是熱情是有彈性、會變動的,更可以透過調和不同的微動力來打造,而非單一去追尋的東西。

打造熱情的關鍵不是遵循心裡最熾烈的一股動力,而是妥善調和許多不同的動力,愈多愈好。找出愈多微動力加以善用,你的人生就愈能與你的興趣相結合。

選擇,還是被選擇

在標準化體制裡,個體選擇的機會被剝奪,決定權從職員和學生手中轉移到校方和資方,以提升系統效率。在學校,你不能選擇教育方式、課本、老師、課程、考試方式和年限;在職場,你就像顆市場的西瓜一樣被評估、被挑選。我們以為的選擇,只是因為在取得了特定成績和資格後,在被接受的範圍裡選擇而已,這取決於哪些學校/企業要你,你才有「選擇」的權利。

黑馬思維說,如果你夠了解你自己,就能夠為自己做選擇,而不是讓體制告訴你該做什麼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選出了看似冒險或不合理的選擇,那也是基於了解自己的微動力所做出的判斷,進而把握追求自我實現的機會。而那所謂的冒險,其實也只是基於標準化思維中,衡量風險的方式不同。標準化思維的風險是以「機率」為基礎,而黑馬思維的風險則是以「契合度」為基礎。例如:以錄取google某職位為目標,錄取機率很低,因此風險很高;但若做的選擇與微動力的契合度越高,則越能激發熱忱,風險就越低。

了解自己的策略與強項

標準化思維認為成就卓越有最佳策略,能夠統一套用到所有而可預期傑出成果。然而在黑馬思維裡,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你的」方法。體制給予的方法,可能是平均而言效果最好的,但不一定適合你。然而體制會強迫你堅持到底,如果表現不好就是失敗、沒有才能。書中並舉例一張證照,每個人準備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些人的強項是圖像、有些人是感知、有些人是文字。了解自己的強項,制定最適合自己的策略,那才是最好的策略。

但,要如何知道自己的強項在哪?強項是很模糊且具有三個特性:無從感受(外來)、關乎情境(強項也可能是弱項)、持續變動(會進/退步)。不同於動力,是屬於潛意識可以感覺到自己喜歡與否,強項在還沒接觸前或許都不會知道自己是否擅長。因此找出強項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持續嘗試、實際體會並接受失敗(標準化思維裡往往是不允許失敗的)。

當你「知道你的微動力」,就可以打造自己的熱情,擁有真切的幹勁。當你「清楚你的選擇」,就可以打造自己的目標,得到意義和方向。當你「了解你的策略」,就可以打造自己的成功方法。

追尋目標但忘記目的地

在這裡定義的目標是出於個人的選擇,很具體也能立刻採取行動,例如「截稿前完成小說」;而目的地往往是別人所給予,無法預測和掌握,通常都是由標準化所定義。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微動力,做出選擇、訂定目標,但不去預設會走到哪裡、成就什麼,因為有時候目的地是無法被預設的,就像賈伯斯也沒有一開始就計畫要打造今天的蘋果帝國。微動力可能會改變,未來的機會也無法被預測,在自我實現的路上,成功和卓越的樣貌有許多種,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目的地會長什麼樣子。這本書告訴我們,想要成功,不知道目的地也沒關係,但一定要了解自己。如果太早決定已知的目的地,堅持走在已知的道路,那麼可能會忽略其他更美的風景和可能性。

我認為不管是找出微動力、做出選擇、制定策略,或是追尋目標等等,最困難的都是怎麼捨棄原本家庭、教育和社會灌輸給我們的標準化價值觀。可能因為害怕別人的眼光或是想走在相對安穩、容易的道路,而選擇了大多數人會做的選擇,放棄去聆聽心裡真正的聲音,對於在體制下「混」得還不錯的我來說更加困難。自己國中時也有過叛逆、反抗的時候,但是高中時我就體認到,要在體制內獲得更多的自由,就必須遵從遊戲規則,玩得比別人好,以此來獲得師長的肯定,或是說更多的放任和權利。直到出社會幾年,換了幾份工作,在找工作、面試,爭取主管讚賞,這樣的循環中總感覺很不對勁,為什麼總是被選擇、被評價,等著被肯定的那個呢?而我想,不管怎麼努力,只要一直在體制內泅泳,應該都很難跳脫這樣的循環吧。說到底,在正規教育下的我,也只是還可以,並非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最後既沒有爬到最耀眼卓越的位置,也沒有跳脫常規的勇氣。

黑馬思維:哈佛最推崇的人生計畫,教你成就更好的自己-Todd Rose

一個改變無數人生涯抉擇的權威研究:
哈佛大學「黑馬計畫」,
兩位曾中輟休學的「黑馬教授」,
指引你找到面對未來的最佳路徑,
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請支持創作有價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希望你能花點時間按5下拍手/Like鼓勵我
以Google或Facebook帳號註冊成為『讚賞公民』,完全免費。謝謝: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