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待在家-謝哲青

他用出走,重新找尋自我;
他的旅行,是為了回家。

大疫時代,看行走的百科全書謝哲青
用生命實踐旅行,用旅行改變人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世界就是我的家。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家,就是我的世界。

謝哲青

旅行對於某些人來說就像是毒品,明知道旅途未必都是美好,面對路上的孤單、痛苦、無助、迷惘,卻還是能一次次的義務反顧。《早知道就待在家》,是謝哲青用十個章節講述旅行上那些曾經遇到的苦難,被搶劫、被欺騙、被毆打、遺失身份、被野獸追擊、生病而徘徊在生死之間。如果早知道會發生這些不好的事,你還願意踏上旅程嗎?

旅行的意義,可能就跟婚姻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我也曾一個人在歐洲流浪了一段時間,遇過各種意外和驚險,被丟棄在邊境、遇到變態、在荒郊野外迷路等,但我仍然熱愛在路上的感覺。一直到現在,我也還不太清楚是什麼驅使著我前進。但也正因為遇到了這些事情,旅行的片段更深植人心,才能獲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有時候,我特別享受當個局外人,跟謝哲青一樣,和這個世界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僅僅是活著就像是在流浪,而在旅行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更是明顯,畢竟把自己放在一個不熟悉的環境。然而這種被放大的格格不入,卻讓我有種安心的感覺,不需要去在意別人,也不被別在意的感覺,儘管孤獨感被放大了,一路上獲得的善意和美好也同樣被放大了,也只有這種時候才覺得生命的每個微小片刻都是值得感恩的。

這本書最大的兩個特色,是作者用生動的文筆描寫那些路途中遇到的艱困,引人入勝,不知不覺就會繼續往下一章節閱讀,另外一個特色就是飽讀詩書的謝哲青在書中大量地引經據典,如果有閱讀過相關書籍或具備相關知識,可以容易代入作者所描述的書籍內容,引起更深的共感,但如果不熟的話反而會被突如其來的引用而脫離故事架構請來的情緒和情境。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個章節,講的不是旅程,而是歸途。作者旅行很長了一段時間,回到家中,看到沒什麼變化的家,彷彿時間凍結在他離開的那一刻,彷彿他只是到樓下超商買個飲料,彷彿他在或不在其實沒有什麼差別,沒有人知道他經歷了什麼,他突然不明白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有一天,作者的母親突然問他:「這樣流浪的生活,值得嗎?」為了旅行所遭遇到的這些,值得嗎?所以,我們旅行求的到底是什麼呢?是找到自己,還是忘記自己?是勇氣?還是逃避?是想變成更好的人嗎?待在家就無法變好嗎?

作者的母親過世後,他又想起了母親曾經問過他的這個問題。「值得嗎?」值得,卻也不值,值得的是看過世界的各種樣貌,不值得是和母親之間,因為對作者對旅行的追尋而產生的空白,在母親身後化作千絲萬縷的遺憾,從此成為他的一部分,無法分割。我也一樣,在我的母親罹癌到過世前在國外旅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學跟家裡明明一樣都在台北,卻搬到宿舍住了三年。當時的我急於長大、急於獨立,沒想到回頭才發現,母親已經不在。我渴望的獨立,在母親倒下後變成了一種必須。

是啊,早知道就待在家。

但現在的我,仍在異鄉。


嗨,謝謝你閱讀到這裡:)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透過FacebookInstagram關注我,或是訂閱新文章通知: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