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說甚麼
《執行長日記》是由英國一名創業家、Podcast主持人史蒂文.巴列特所著,內容從他個人經歷以及和在各領域有所成就的訪談所集結而成,關於商業和人生的33個法則,分為掌握自我、精通敘事、人生哲學、團隊合作四個部分,涵蓋企業經營、領導力、自我管理與人際關係等多個層面。每條法則都源自作者的親身經歷,並輔以實際案例與心理學、商業策略的分析。例如,書中強調「內在驅動力的重要性」、「如何打造長遠的競爭優勢」、「企業文化與團隊管理的影響」,以及「與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同步」。
以下是我擷取四個比較印象深刻的章節
想要有效影響行為,以提問代替陳述
對於像我這樣重視邏輯的人來說,心理層面的議題往往是最難克服的,因此這本書中與心態相關的章節特別吸引我。在 〈你無法選擇自己要相信什麼〉 這一章,作者提到,我們的根本信念與世界觀並非自主選擇的結果,而是受過去的經驗與偏見塑造而成,進而影響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因此,當我們試圖說服某人時,單純依靠事實與數據往往難以改變對方的想法。更有效的方式是透過提問,引導對方解釋其信念背後的邏輯與細節。這個過程能讓對方意識到自身觀點中的矛盾或盲點,進而動搖原有的信念。同樣的策略也適用於自我反思,幫助我們打破自身的固有思維,
別當鴕鳥
書中提到,許多問題的根源往往藏在細微之處,但我們的大腦天生傾向逃避那些不舒服的小細節、不愉快的對話,或令人不安的念頭。然而,這些被忽視的小問題,最終可能積累成一段失敗的關係,或導致錯誤的商業決策。最近,我對這點特別有感,因為這正是我目前正在面對的難關。我發現自己因為害怕直視問題而選擇逃避,對明知應該解決的事情視而不見,讓拖延成為習慣。而這種逃避並不僅限於行動上的遲疑,更體現在溝通上的缺失——無論是無法坦率地與自己對話,還是未能勇敢地向他人表達內心想法。那些我們刻意忽略的、不願觸碰的微小裂縫,最終可能演變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價值取決於環境,而非技能
裡面提到了一個故事,是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喬裝成街頭藝人在地鐵站演奏,一小時只賺了52美金,相比於他在音樂廳演出每分鐘數千美金的收入,天差地遠。這說明了技能固然重要,但如果你沒有處於一個能夠放大這些技能的環境,它們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選擇對的環境,與對的人合作,並讓自己的價值被市場看到。因此,與其單純提升技能,不如思考如何進入能夠加速成功的環境。
別怕得罪人
在一般認知或潛意識裡,我們都渴望被喜歡,因此「別怕得罪人」這件事違反了多數人的直覺。當然,也有人並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或看法。但在商業世界裡,沒有什麼比「被討厭」更讓人卻步,然而,真正的影響力來自於擁有鮮明的立場,而不是試圖迎合所有人。如果想要被喜愛,就必須接受被一部分人討厭,因為只追求普遍的喜歡是不夠的,真正成功的人往往吸引的是忠誠的支持者,而非所有人的認同。
這本書適合誰
雖然這本書叫做執行長日記,但我覺得很多觀點與其說是商業上的建議,很多其實是人生的建議。畢竟,你怎麼經營人生,就有可能怎麼經營你的事業。因此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給職場人士,也很適合做為提升個人影響力的自我成長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