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動機迷思》挑戰了我們對動機和成功的傳統看法。一開始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看到薑餅資分享,標題引起了我的好奇,一般來說動機是一個正向的詞,究竟我們對動機有甚麼迷思?
動機迷思
很多人以為要成就一件事需要一個強烈的動機去驅動行為,但動機並不是開始行動的必要條件,而是是行動的結果。透過摸索挑戰,並在完成任務後帶來的小成就,反過來激勵你繼續前進。因此要做的事情應該是確立目標、設定計畫(程序)、專注在執行過程並忘掉目標。
焦點迷思
「成為高成就者的唯一方法,就是時時提醒、強迫、折磨自己更加努力。」但其實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與其使用意志力讓自己疲勞,不如建立一個自動化讓你不得不去做的程序。書中提到幾個作法,例如減少選擇,選擇太多會產生決策疲勞,而有選擇就有可以選擇不去做原本計畫的事。同樣的,如果這件事跟其他人無關,也就有跟自己討價還價的選擇。
確立目標
想稍微澄清一下,雖然作者認為僅僅是動機無法成就一件事,但他並沒有否則動機的重要性,而是鼓勵大家踏出第一步,並建立有效的系統來確保自己有第二步、第三步,並在過程中專注每一步所帶來的成就,以及專注在這一步如何改善下一步。可以說目標是程序的最高指引,但如果太過在意目標,第一步和目標之間的巨大落差反而會產生挫折感。
每次分享這類的工具書時,常常覺得有點難以好好的統整內容,畢竟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尤其是一些觀點要和自身經驗有關聯才能體會,而有些執行方法可能對我來說很有啟發,但對別人可能是常識。閱讀的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能夠透過書中所寫改善我現在設定目標和執行計畫的方式,也希望這本書對大家有所啟發。
另外也聯想到兩本蠻暢銷的書,作為這本書的延伸閱讀,一本是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一本是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前者強調動機的重要性(Why),後者則是如何執行(How)。